“垃圾围城”是近几年来各大城市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,对于数量日趋增多的垃圾,“填埋了事”“焚烧了事”不再是最佳选项。2019年,全面施行垃圾分类的新规自上海起,逐步推向全国各省市,普通民众迎来一波垃圾分类的热潮。到今天,垃圾分类的推进工作已经在无数城市得到质的发展。
今年8月,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、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《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补短板强弱项实施方案》,提出到2023年,具备条件的地级以上城市基本建成分类投放、分类收集、分类运输、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,全国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大幅提升,县城生活垃圾处理系统进一步完善,建制镇生活垃圾收集转运体系逐步健全。政策的宣传和实施成为居民自觉进行垃圾分类的助推器,但从观念认同到行动实施,从理解到支持到主动参与,仍有漫长过程,这就对精细化管理提出考验。比如上海的相关部门管理者提出,在垃圾分类的管理措施进行中,不要一刀切,既要严格执行硬性约束,也要充分考虑居民需求,做到“一小区一方案”。蓉智院正是一所提供解决方案的企业。
四川蓉智院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11月,他们秉承着北京总公司理念,以城市垃圾分类减量化为契机,以城市现有回收体系为依托,深度整合、优化行业资源,为政府、企业提供相关设备、平台、数据、管理、咨询、培训等系统化服务。立志以现实情况为基础,提供符合各个街道、企业、社会不同需求的垃圾分类解决方案,为全国垃圾分类的推进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。
希鸥网:请您简单地介绍一下自己的职业履历。是因为什么契机开始做垃圾分类这样一个创业项目?
我以前是在北京当兵,退伍的时候恰好了解了垃圾分类这一个环保项目。那个时候垃圾分类已经是国家发展大方向中的一个要点,它涉及到国家节能减排这方面的工作,重要性可想而知。前些年国家在消化垃圾上投入很多真金白银,费用非常大,一方面是咱们人口基数大,另一方面就是没有减少垃圾数量的意识。垃圾分类在一定程度上讲,就是为了解决垃圾数量大的根本原因——垃圾减量。
结合当时的大背景,以及政策的支持,我觉得可以往这个方向尝试一下,毕竟这个契机已经摆在眼前了,所以我们创办了蓉智院,专心做垃圾分类上的工作。
希鸥网:目前公司主要提供哪些服务?
咱们蓉智院这边主要提供的服务和产品有三项大主题:第一个是垃圾分类的前期宣传教育、培训、引导;第二个就是垃圾分类的设施规划、投放;第三个就是后期运营平台积分管理。这三个大主题是我们为垃圾分类提供产品的设计线,每个阶段会有不同的产品和服务。
希鸥网:请用几个具体的例子来具体谈谈,你们是如何提供垃圾分类一站式解决方案。
我就拿成都的一个项目来说吧。这个项目涉及到的街道名称叫少城街道。今年七八月的时候开始进入这个项目。我们首先进行的工作是针对居民的宣传教育,其中包括引导网格员的培训;通过在街道上设置各种宣传标语、图示,打造垃圾分类的氛围;对当前的院落垃圾房点进行升级改造,因地制宜地去设计垃圾桶的大小等细节问题;后期运营中,我们还时常开展各种或大或小的社区活动,推动居民参与,从个人习惯上的改变,去带动整个区域的垃圾分类进程。在这个项目中,我们打造的垃圾分类教育示范基地也两次登上央视新闻,整个项目还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。
另外还有一个项目,街道名叫横四道街。这个街道本身属于老旧院落,以家庭为单位的居民为主。针对老旧院落,我们提出打造垃圾分类教育主题巷的概念,并在原有基础上,将垃圾分类知识、垃圾分类必要性以趣味性的壁画形式展现出来,渲染氛围的同时,让居民更容易接受。考虑到四道街以老旧院落为主,无较大垃圾投放规划地,居民习惯露天式垃圾改造前投放,因此我们选择开放式亭式分类垃圾桶,满足居民自身投放习惯,同时也便于消散垃圾气味。
希鸥网:在为客户提供垃圾分类解决方案的过程中,蓉智院在业务上实现了哪些升级?
垃圾分类的工作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探索的过程。从2015年开始,我们在北京海淀区、东城区、西城区多个地方开展了垃圾分类的工作项目,这几年也一直在总结经验。我们发现,推动垃圾分类所做的工作中,最关键的因素不在于垃圾回收设施有多先进,而是居民自身习惯的培养。日本的垃圾分类工作用了三十年的时间才走到今天这个阶段,而我们目前连不要随地吐痰的坏习惯都尚且没有完全扭转。这是一个习惯培养的过程,也是垃圾分类工作推进的一个难点、重点。
针对这个工作难点,我们在2015年自主研发了一个APP平台,协助居民习惯培养的工作。在这个APP上,居民可以通过自己进行垃圾分类的工作获得奖励,而这些奖励可以在周边的商超消费,比如吃早点、剪头等,鼓励他们参与垃圾分类,然后进行消费。现在很多城市开展垃圾分类的工作,在管理上以处罚为主,但习惯的培养更多来自于内发性的源动力。法不责众,“处罚”在垃圾分类的管理工作上容易引起居民的反感,远远不如“鼓励”的方式奏效,毕竟垃圾分类习惯的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。
希鸥网:与其他同行业机构相比,蓉智院具备哪些优势?
首先第一个,蓉智院拥有一个非常专业的团队。因为我本身有在北京当兵的经历,结识了很多生态环境部、住建部的专家,他们为我们现在的工作提供了很多有效的建议和支持,既提升我们的视野广度,也为蓉智院的前景发展画出了既视感强烈的画面。这对我们的工作开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。
第二点就在于我们开展工作的核心理念,因地制宜。包括在北京、成都这些城市推行的工作项目,我们都会根据本地居民、街道的特点,分别制定设施投放计划、宣传内容规划、垃圾分类线下活动类型,比如说老旧院落和新物业楼盘肯定存在很大的基础条件差异,我们会做相应的方案,在尽可能减少对居民产生影响的情况下,更有效地让垃圾分类工作深入人心。
希鸥网:垃圾分类在近几年属于非常热门的话题,相对应的创业项目也非常多。如果让您给也想在热门领域开创事业的创业者提一些建议,您会说什么?
就垃圾分类这个创业项目来说,它属于环保产业,符合当前国家政策大方向的规划。这也就是我认为的创业第一个要点,准确精读国家政策,我们的创业项目要顺着这个方向去开创延伸。第二点是结合当地实际的问题去做,因为有很多地方政府出台的条文跟国家制定的宏观调控,在具体细则上会存在差异,这是我们创业一定要注意的东西。就比如说环保,国家整体上是大力支持环保产业,但是深圳、成都、北京、上海各个地方性的政策支持又是不一样的,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。这两点我认为是在热门项目上创业需要保有前瞻性的两个要点。